联系我们
地 址:青岛市南海路7号
电 话:--
邮 箱:--
实验室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验室要闻
茹小尚博士、李晓妮博士和宋浩博士博士后进站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8/7/13 来源: 阅读:3014

    2018年7月13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3号楼409会议室,养殖水域生态学与生物资源修复研究团队茹小尚博士、李晓妮博士和宋浩博士的博士后进站开题报告圆满完成。此次评审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研究员担任主席,中国海洋大学王芳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保忠研究员、周毅研究员、刘进贤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方建光研究员、孙慧玲研究员作为评审会委员出席了报告会。此外,课题组的老师张涛研究员、张立斌副研究员、孙丽娜副研究员及全体同学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始,张涛研究员介绍了参与开题报告会的各位专家和中科院海洋所博士后培养相关规定,随后评审委员会主席相建海研究员宣布报告正式开始。

    茹小尚博士计划以自然海区的刺参群体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和定量分析技术,对刺参繁殖阶段的摄食行为、运动行为与生理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其在繁殖期的行为适应策略与生理调控机制。预期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近海刺参资源的保护与恢复提供数据支撑,并有助于完善棘皮动物繁殖生态学理论基础。

    李晓妮博士计划以刺参为研究对象,以DNA甲基化修饰的免疫相关基因在肠道再生中的调控机制为切入点,利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DNA甲基化调控免疫基因转录机制,及其在再生中的表达特征和调控机制的研究。预期研究成果将为棘皮动物和其他物种再生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宋浩博士计划以脉红螺为研究对象,拟通过观察面盘退化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形态特征,开展变态过程中的细胞自噬和凋亡研究。分析关键分子ATG5在介导自噬向凋亡转化的作用,以深入探讨脉红螺变态过程中的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发生规律和机制。预期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贝类发育学基础知识,对于促进其苗种繁育、资源恢复等具有显著的科学价值。

    经评委会专家审议,认为茹小尚博士、李晓妮博士和宋浩博士的研究计划选题目标明确、研究内容丰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具有明显的创新性。三位报告人在答辩过程中表述清晰,回答问题准确,表现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茹小尚博士、李晓妮博士和宋浩博士通过博士后进站答辩,建议按照评委会意见完善研究计划,尽快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相关研究。